才藝潛能開發

我們堅信教育的本質應是「讓天賦自由」,協會提供完全免費的才藝教育,為弱勢孩子開一扇窗,學習認識自我,發揮天賦、興趣與熱情之所在。

每個孩子心中都有小小的夢想,卻可能因為家庭經濟弱勢而被迫放棄,讓才藝學習遥不可及,尤其學琴更擁有其他樂器無法取代的吸引力。
然而學琴是一條挫折不斷的漫漫長路,因此只要孩子有心想認真學音樂,協會就為他們找合適的師資,通過看譜和老師講解,孩子漸漸熟悉並掌握琴鍵上的位置和指法,在師長的指導與鼓勵下,
一步步培養他們愛上音樂的真善美。

民謠吉他是鋼弦比較硬,聲線比較響亮,烏克麗麗是尼龍弦比較柔軟,音色比較柔和,非常適合兒童一步一步的快樂學習。


協會所輔導的孩子幾乎都是弱勢族群,包括隔代教養、單親家庭、新住民之子、家庭暴力、中低收入戶家庭等。因此對於極度退縮或特別羞怯或在人際中存有高度不信任感的孩子,我們積極鼓勵他們透過柔性的藝術表達,例如繪畫來抒發心中的想法,師長們也能夠藉此了解他們的想法,同時也讓孩子們宣洩負面情緒, 逐步提升自我認知與自我接訥,也增加了藝術啟蒙課程的學習能力。
當青春期的孩子面對種種壓力而內心無法釋放的時候,有可能就此誤入歧途,我們支持孩子學習街舞, 舉手投足揮發汗水的同時,不僅滿足了他們釋放壓力以及表達自我的心理需求,而且在人際關係方面,孩子們與老師之間或是彼此之間亦能透過舞技的學習與切磋,有更多的良性互動,因此也能激起孩子們想要精進技巧的慾望,努力用汗水證明自己不是草莓,在過程中幫助重建自信。
扯鈴課程
18世紀時,扯鈴隨著歐洲外交使節流傳到法國,法國巴黎即有扯鈴的俱樂部和比賽,扯鈴變成一種時髦的運動,在拿破崙的宮廷中出現了第一個木製扯鈴;後來英國人也迷上了此神奇的小玩意兒,他們稱之為「兩根棍子上的精靈」很快地受到廣泛歡迎;1960年,法國人Gustave Phillipart做出由兩個金屬杯合成的扯鈴,周圍用舊輪胎皮包裹保護著,此為西式扯鈴的由來。如今扯鈴已經遍及世界各地,同時每年例行舉辦的世界雜技大賽中也有扯鈴的項目。
✦ ⋆ • ︎ ☾ ⋆ • ⋆ ♬ ♬ ♩ ♡ ♪ ✩•‿• 觸愛感恩時光 ♡ ♪ ♪ ♫ ♭ ♫ ♡✦ ⋆ • ︎ ☾ ⋆ • ⋆
Dear聖惠老師:
[最美麗、盡責、認真的繪畫老師]
在這個特別的時刻,我們特別想要對觸愛繪畫才藝班-聖惠老師~表達我們對老師無盡的感激和敬意。老師以她的專業、耐心和愛心,長期以來帶領著繪畫班的孩子們走過了一段段難忘的繪畫旅程。老師的貼心、細心和負責任,讓觸愛的孩子們不僅僅學會了技巧,更是在創作的過程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快樂與自信。
聖惠老師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老師,更是一位貼心的引導者。您用心幫助孩子們整理他們一年來的學習點滴和成果,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,這份感動無法言喻。每一次學習的收穫都讓孩子們在您的陪伴下感到無比的幸福與自豪。
孩子的成長生命中,能有機會依照自己的需求及興趣學習才藝(新的技能、接觸不同事物)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!!希望我們可以更多的陪伴及聆聽孩子們的心聲及意見,一起討論及分享,甚麼才是他們所想做的;所愛的!!
#觸愛周末營才藝班 #最貼心盡責的老師 #CRC尊重兒少表意權